日本“少子老龄化”社会的形成机理及对中国的启示(三)
作者:华略智库高级研究经理 冯雷
来源:华略智库(ID:HUALUETT)
日本人是一个危机意识很强的民族,应对少子老龄化,日本采用了全面调理的“中医疗法”,而并非孤立关注显在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西医疗法”。日本逐渐形成了应对少子老龄化的“举国体制”,国家、地方和企业正在共同探寻一条适应少子老龄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今天刊发第三篇,着眼于“做什么”,从多个维度剖析日本应对少子老龄化的具体措施。
01国家层面——为全体国民铺设“安全、安心”之路
应对少子老龄化上升为“举国体制”
近几十年来,日本历届政府把制定少子老龄化对策放到至高的优先级,解开少子老龄化这一难题成为开启日本国运的金钥匙。通过分析日本应对少子老龄化的主要政策和措施,不难发现日本已经具备了上到国家立法、体制机制改革、下到关乎每一个家庭、个体的政策体系,形成了应对少子老龄化的“举国体制”。
在国家层面,由内阁总理大臣、特命担当大臣(相当于中国的常委)牵头,领导12个部门共同制定少子老龄化政策。在地方层面,各市区町村、自治体落实国家政策的同时,制定因地制宜的应对措施。
从2007年第一届安倍政权开始,日本内阁府特命设置少子化对策担当大臣(并列为内阁府除总理和官房长官的十位特命大臣),把少子化对策同国土安全、环境保护、海洋开发、科技创新、宇宙开发等国家战略并重。今年新上任的菅义伟内阁,设立三位内阁府特命担当大臣操持少子老龄化工作。
日本在应对少子老龄化方面的举措主要体现了以下“八强一新”共九大特征:
战略性强:将少子老龄化对策上升为与国家安全并重的最高战略;
体系性强:从问题源头考虑对策,从底层架构到顶层设计,构筑顺应少子老龄社会发展的新社会体系,强调各国家机关联动、多主体共同参与;
执行性强:内阁总理大臣牵头,内阁府特命大臣主责,通过国家立法,内阁议会监督和规范开展各项工作;
保障性强:帮扶弱势群体,制定涉及就业、收入、健康、福利、教育、理财、社会活动、生活环境等各领域的具体措施;
协动性强:激发全民参与、发挥广大民众力量,尤其是鼓励有识社会团体和长者发挥重要作用;
波及性强:施政对象涉及各级政府、各类企业、各个年龄阶层的全体国民;
持续力强:以100年为单位,把国民的人生规划、学习规划、职业规划、家庭生活规划融入到制度设计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
投资额强:设立专项财政预算,从都市到乡村进行软硬环境一体化的改造升级;
手段创新:广泛应用ICT、AI、IOT、大数据等最先进的科技手段帮扶有需要人群,积极投入新品研发。
1995年12月起实施《高龄社会对策基本法》(平成7年法律第129号)作为应对老龄社会的法律基础,同时每年由内阁总理大臣担任会长,由内阁官房长官、财务省、总务省、法务省、外务省、文部科学省、厚生劳动省、农林水产省、经济产业省、国土交通省、环境省、防卫省、复兴省各大臣、国家公安委员长、内阁特命担当大臣作为委员,召开高龄社会对策会议。
根据《高龄社会对策基本法》第6条规定,会议颁布《高龄社会对策大纲》议案以及国会年度报告(即《高龄社会白皮书》),同时与会的国家各行政机关针对老龄社会对策的重要事项召开各项审议会议,开展有关老龄社会对策的调查研究,以及对国民进行政策的普及推广和教育活动。
《高龄社会对策基本法》的基本理念:
(1)确保每一位国民拥有终身的就业机会、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机会,创造充满公正和活力的社会;
(2)确保每一位国民,无论长幼,都能够作为社会的一员而得到尊重,创造充满自立和互助精神的社会;
(3)确保每一位国民能够实现健全且充实的生活,创造富强的社会。
最新的《高龄社会对策大纲》(2018年)对《高龄社会基本法》的基本理念做了如下回应:
(1)改变因年龄、性别制约人生发展轨迹的社会体制,唤起所有年龄阶层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供“全世代型社会保障”,帮助国民实现各自的人生追求,进而实现“Ageless”社会,让所有人成为贡献者也成为受益者,构筑能够充分发挥老年人的智慧和经验的社会体制;
(2)完善地方生活保障体系,构筑安全、安心、丰富多彩的社区,确保每个国民享受有尊严的晚年生活,创造更多跨年龄层的协作机会,防止社会孤立;
(3)通过技术革新解决制约老年人能力发挥的诸问题,激发产业界参与解决老龄社会课题的能动性。
日本的老龄化对策主要从以下六大方面构建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一、就业/收入(构筑“Ageless”社会环境;实现公共养老保险年金的安定供给;实现资产有效配置)
二、健康/福祉(推进健康社会建设;推进可持续的照护保险制度;充实照护服务(实现照护离职Zero计划);提高70岁以上老年人高额医疗费国家支付比例;制定认知障碍高龄者的帮扶政策;合理安排高龄者生命末期的医疗手段;建立以居民为中心的地域互助体系)
三、学习/社会实践(推进学习活动;推进各项社会活动)
四、生活环境(确保富足、安定的居住生活;推进符合老龄社会需求的社区建设;确保交通安全,保护老年人免受犯罪、灾害的侵害;推进成年后见制度)
五、研究开发·国际社会贡献(推进先进技术的应用以及老年市场的激活;推进研究开发和基础环境建设;推进各国经验和研究课题的共享)
六、唤起全体国民的积极性
老龄化对策的其核心理念是构筑人与地方共生共荣、包容平等、自由互助的社会,让年龄不再成为制约身心发展的障碍,实现“Ageless”社会。
专栏:基于地方社会的30分钟养老服务圈
通过设立地域包括支援中心,整合居住、医疗、看护、生活服务资源,日本各地着力构建地域包括Care System(30分钟养老服务圈),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
少子化对策——注重社会全体的体制调整、加强育儿支援
自1990年发生1.57 Shock(合计出生率TFR降至1.57,同年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日本加强了对少子化的重视,形成了包含法律、内阁决议、少子化对策委员会议决议等一系列举措。
儿童·育儿本部(2015年内阁府设立)是制定和监督执行少子化对策的中枢机关,由内阁府特命担当大臣(少子化对策担当)任本部长,内阁府副大臣任副本部长,下设“儿童·育儿支援新制度”担当及“少子化对策”担当两大分支机构,综合推进儿童·育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儿童·育儿支援新制度于2015年4月开始实施,从育儿保障方面为家庭和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主要包括五大业务板块:提供幼保一体化的支援设施(认定儿童园),提供儿童津贴,构建企业主导的保育体系,提供免费幼儿教育·保育,构建儿童·育儿支援信息平台【ここdeサーチ】。
新制度得以实施的保障措施主要有:一是通过提高消费税为育儿服务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二是市町村发挥主体作用,准确把握地方的家庭状况、育儿需求,制定《市町村儿童·育儿支援事业计划》(五年),各都道府县对各市町村提供财政支援;三是企业积极参与育儿支援事业,创设【工作·育儿兼顾支援事业】,通过企业特别税金推进企业内部育儿设施整备,增加Babysitter派遣服务(2016年开始)。
当下,在育儿支援的首要任务是在设施数量上的扩充和服务质量上的提升,解决大城市待机儿童问题,重视育儿专业人才的培养。
认定儿童园(幼保一体化育儿设施):
2019年全国共有认定儿童园7208所(公立1138所,私立6070所),相比2018年增加1048所,建设这些设施的主要经费来源于消费税的增额(具体可参照本系列第二篇)。认定儿童园兼具保育和幼儿教育的功能,面向全体市民开放,通过开展0-5岁的混龄教育,提升儿童体力和心智的全面发展,有效改善了育儿设施的不足问题,认定儿童园一般根植于社区,为市民提供“家门口”的育儿服务。
通过设立认定儿童园,日本形成了幼儿园、保育园、认定儿童园、地域型保育所为支撑的幼儿教育·保育体系。
关于认定儿童园的使用费用:在国家的收费标准范围内各自治体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一般根据家庭收入水平收费,对多子女家庭、单亲家庭、非课税家庭等予以特殊减免照顾。
除在硬件上做到量和质的提升外,为了鼓励生育,日本设立了从妊娠到子女大学毕业的全方位保障。
专栏:主要国家的育儿支援制度及政策推演
日本于1972年创设儿童津贴,是最早为有子女家庭提供特殊经济支援的国家之一,随着少子化问题的加剧,补贴的额度和适用对象也不断提高和拓宽。 |
专栏:放学后儿童综合Plan
为了减轻双职工家庭的育儿压力,各地小学、儿童馆广泛开设放学后CLUB等供儿童放学后利用的第二课堂。 |
2003年9月实施《少子化社会对策基本法》(平成15年法律第133号),在基本法指导下,由内阁总理大臣主持,每年举办少子化社会对策会议,颁布《少子化社会对策大纲》及《少子化社会对策白皮书》。此外,2012年颁布儿童·育儿关联三法(平成24年法律第65、66、67号),在育儿支援、学前教育、推进保育等方面给与法律保障。
2020年最新颁布的《少子化社会对策大纲》(令和2年5月)提出了以下基本目标:构建符合新时代发展的社会环境,扫清各种不利于结婚·怀孕·生育·育儿的障碍,使人们能够不受大环境所累,能够在合适的时间结婚、生育,根据个人意愿决定生育数量。通过改善雇佣环境、提供结婚支援、解决双职工家庭兼顾育儿和工作的困难;提供育儿支援,减轻多子女家庭的育儿负担等措施,实现“希望出生率*” 达到1.8。
日本的儿童专项开支连年增长(2020年预算总额接近6兆日元),2017年达到GDP的1.58%,力争达到法国(2015年度2.93%)、瑞典(2015年度3.54%)、德国(2015年度2.28%)等发达国家水平。在本次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期间,国家对育儿家庭支付“临时特别补贴”,针对孕妇贯彻预防感染对策,为女性休假提供便利,强化儿童保护机制,提供电话、在线育儿咨询和保健指导,强力推进远程办公等措施。
当今的日本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层正在积极推进经营方式的改革,一改从前超时加班的传统,更加注重对员工结婚、妊娠·生育、育儿的支援,改善工作环境,促进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兼顾(Work-Life Balance)。
专栏:与地方振兴联动的少子化对策
地域Approach的支援和推进体制 |
应对少子老龄化的东京样板
东京作为日本第一大城市,拥有1400万人口(东京都行政边界内),预计东京的总人口将在东京奥运会期间达到峰值,到2025年,65岁老年人口将超过1/4,总数将达到332万人。
东京都包括周边岛屿在内共有62个行政单位(区市町村),地域情况复杂多样,面对日益深刻的少子老龄化问题,以及伴随高度城市化、信息化等瞬息万变的复杂环境,亟需制定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解决方案,为世界上其他特大城市提供参考。
东京的老龄化地区从城市中心向郊区扩散,大部分1970年代城市快速扩张期开发的郊区新城老龄化问题十分严峻,由于缺少年轻人的入住,社区衰退、犯罪高发、“孤独死”、“食品荒漠”、维护成本增加等社会问题凸显。由于二手住宅流通市场的钝化,深刻的郊区老龄化问题成为日本大多数城市的共同特征。
基于以上问题,2016年以来,东京社会福祉协议会牵头,组织社会各界集思广益,建言献策,全方位打造“福祉先进城市”,根植于社区,着力于构建“地域共生型社会”,为大城市应对少子老龄化提供了东京样板。
东京通过地域福祉沟通协调员、社会福祉法人、民生儿童委员组成的工作队方式全面落实地域福祉的各项措施。
各地掀起“回归乡土”“地方创业”的热潮
为了规避东京“一极集中”带来的诸多弊端(参考本系列第二篇),解决地方人手不足的问题,国家层面主导开展UIJ Turn型创业,就业(移住)支援活动,创设地方创生推进基金对来到地方创业的企业和个人提供经济支援。
日本开发了支援到地方创业、就业(移住)的AI模拟系统【Komforta】,输入个人需求可以自动匹配最适合自己的移住区域。
除国家提供的经济支援外,各个地方也为来到地方的移住者提供必要的生活援助。
专栏:日本东北岩手县远野市的案例
岩手县远野市是日本东北部一个典型的内陆小城,人口最多时曾达到4.7万人(1955年),随着老龄化的推进和人口外流,目前人口2.8万人。2011年发生东日本大震灾期间,位于内陆地区的远野市发挥了救灾物资后勤基地的作用,以此为契机,远野市的民间团体开始谋划吸引外来创业和移住人口的计划,增加本地人和外来人口对于远野的地方认同。 通过多年的摸索,远野市构建了企业(富士Xerox),大学(利用废弃的中学开设远野未来创生学院)、地方政府,地方群众全面参与的官民企学联动的地方振兴体制。 从2006-2016年10年间共吸引160名移住者来到远野。 总结远野市的成功经验主要有:本地的发起者灵活运用地方资源融入到人才培养,实现了交流人口的增加;以地方资源为切入点,项目为导向,充分借助地方振兴协力队制度,积极培育创新创业人才;设立定住推进组织,形成为意向移住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工作体制。 目前远野市正在进行中的项目: |
庆典活动给地方带来的无限可能
日本是一个庆典大国。一年中,从春季的樱花祭、夏季的花火大会、秋季的红叶祭,冬季的温泉祭,随着季节的变化,全国各地都举办迎合节气和地域特色的各类庆典活动。据统计,日本每年举办超过30万个お祭り(民间庆典活动)。
在庆典期间,人们或是为寻找儿时的记忆,或是为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或是为购买庆典上的限量商品,或是为了解地方文化,或是为了与朋友亲人团聚,赶集似的从各地聚集到庆典举办地(通常为地方中小城市),加入到热烈的节庆气氛中。庆典活动一方面给地方带来了人气,振兴了地方经济发展,一方面有助于国民交流,尤其是让老年人和年轻人共同参与到庆典的组织和策划中来,让地方的传统文化得以代代传承。
庆典活动带来的经济波及效果是十分可观的,从出发前到庆典结束始终伴随着购物消费和对相关地方服务业等产业的扩大需求。
勇于尝鲜的“百年老铺”
日本的百年企业有3.5万个,超过世界上其余国家百年企业总和。这些百年企业并不是故步自封的,而是时刻保持着与时俱进的勇气和韧性,在时代的激流中寻找辗转腾挪的发展空间。
创设于1926年的丰田公司,从生产纺织机起家,1933年创立汽车部门,经过80年的努力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如今丰田掌门人丰田章男带领丰田正在尝试第三次创业,其创业目标锁定为“AI未来城市”。
再过5年,世界上第一座AI城市“Woven City”将诞生在富士山脚下的静冈县裾野市。在“Woven City”里,机器人、AI、自动驾驶、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出行即服务)、个人小型交通工具、智能住宅等未来技术随眼可见,成为适应少子老龄化社会的未来城市蓝本。
在日本,像丰田这种“自我革命”的老牌企业不胜枚举,比如富士胶卷运用多年成熟的膜技术,成功转型为一家化妆品公司,同时在新药研发,医疗影像解决方案等领域成为业界翘楚,成为向高科技企业转型的典型案例;佳能公司正在光学产业、医疗产业、印刷产业、宇宙开发产业、产业机器等五大领域全面发力,如今,佳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医疗设备制造商,未来医疗事业将占据整个佳能集团30%以上的份额;索尼正在布局生产世界最先进的自动驾驶电动汽车等等。
日本的大企业纷纷在“未来产业”下重注,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揭示了在本国需求日益减少的少子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这些 “百年老铺”跳出传统业务舒适区,勇于“壮士断腕”的决心。
银发经济唤醒的“独角兽”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巨大的高龄者消费市场正在浮现,预计到2025年,【医疗·医药】【看护】【生活产业】构成的“银发经济”将到达100兆日元规模(约9600亿美元),相比2017年增长61%。
育儿、养老等生活服务领域营业额排名前十位的日本企业
机器人大国的“野心”
伴随着少子老龄化而来的劳动人口减少,人工费增加等课题,日本在产业机器人、医疗和介护(看护招呼)机器人、清扫、兴趣机器人等领域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根据World Robotics 2020 Industrial Robots报告显示,当前日本产业机器人的稼动台数为35.5万台,排名世界第二(中国为78.3万台,韩国为31.9万台),实用化率(每万人劳动者对应机器人稼动台数)排名世界第三(第一名韩国,第二名新加坡),2019年机器人生产量约占世界的47%。
关于机器人在医疗看护领域的开发和应用,2013年日本内阁议会发布《介护机器人开发五年计划》作为日本复兴战略的重要一环。2014年经济产业省和厚生劳动省共同制定了【介护利用机器人技术的重点领域】。2017年经过修订,最终形成六大领域13项重点应用。
自1990年发生1.57 Shock以来,今年恰逢全面实施少子化对策的第30个年头,通过制定Angel Plan(充实保育服务)、次世代育成、男女共同参画、儿童津贴、Work-Life Balance、工作方式改革、地方创生、女性活跃等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官民一体”的应对措施。
但单从总和生育率来看几乎没有特别大的改观,也低于1990年1.57的水平。政策的实施和奏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很难以一个数字来论成败。甚至有不少知名学者也持有“人口减少并非坏事”的观点,究竟孰对孰错,恐怕只有通过时间来检证。
总体来说,日本的少子老龄化对策出发点在于从国家、企业、社会层面摒弃旧的体制机制,试图让整个社会更加的适应少子老龄化以及人口减少这一宏观趋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大部分政策都围绕人的生存价值、自我实现,对社会的贡献,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如何实现富足的人生,如何提高生活质量等一系列人生问题的追问;都以全面提升人的职业技能,提高民众的社会参与,增加地方认同,促进人与人的的交流,整备完善社会环境为目标和落脚点。
过去的30年,日本正在通过积极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谋求发展思路的转变,从“一亿总中流”社会向“一亿总活跃”社会转变。不唯GDP论英雄,所谓的“发展”更多的体现为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创新,就业机会的增加,男女地位更加平等,国际口碑、文化影响力等国家软实力的提升。这也是日本进入“后成长社会”(Post Growth Society)的一个最显著特征。让大多数人认为日本经济数据踌躇不前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国家绝处逢生的另一面。
专栏:日本未来十年重大事件年表
2021年,召开东京奥运会,全国中小学生开始实现每人一台电脑的配置。世界第一座AI与IoT融合的“互联城市”,开始在富士山下建设。开始实施65岁-70岁就业确保政策。 2022年,日本法定成人年龄,正式由20岁改为18岁。北陆新干线(金泽-敦贺)开通。 2023年,九州与北陆新干线延伸工程完成并通车,日本列岛新干线实现“环岛”梦想。飞行汽车开始商业化运营。以iPS细胞为核心的再生医疗,正式开始临床治疗。火星探测器MMX发射。 2024年,日本实施登月计划。高速公路家庭用车自动驾驶等级达到L4。 2025年,世界博览会在大阪市举行。日本进入全自动驾驶汽车时代。老龄化比例突破30%。行政服务实现100%数字化。 2026年,日本进入机器人时代,多数工作岗位被机器人代替。日本版6G技术投入使用。 2027年,时速500公里磁悬浮列车(东京至名古屋的中央线)投入商业运营。 2028年,电动车比例超过燃油汽车。 2029年,日本人口减少到1亿2000万以下。 2030年,日本氢能源汽车的普及率达到30%,氢能源家庭使用率达到25%。实现氢能发电商用化。北海道新干线全线开通。 资料来源:野村综合研究所 |
———— e n d ————
【原创】日本“少子老龄化”社会的形成机理及对中国的启示(二)
【原创】日本“少子老龄化”社会的形成机理及对中国的启示(一)